美团把摩拜玩砸了?
- 2020-01-14 15:24:51
-
阅读(160)
关于美团,第三方数据公司QuestMobile(QM)给出过两个数字:第一个是说美团日活用户数已达到6000万,这是刚刚说的。第二个是后来被美团收购了的摩拜周活跃用户数旺季达到了3100多万,这是2017年说的。
搞清楚这两个数字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让人看到共享单车行业的跌宕起伏,还能理解美团的活跃用户数的真实来源。
吸星大法:摩拜去品牌化,美团活滋润了
回到摩拜被美团收购的那一年,2018年4月3日晚间,摩拜召开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美团收购案。美团以35%美团股权、65%的现金收购摩拜单车,其中3.2亿美元作为未来流动性补充,A、B轮投资人及创始团队以7.5亿美金现金出局。滴滴也曾有意入股摩拜,最后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收购案其实给美团带来近50亿美元的亏损,但美团为啥还是决定大出血入主呢?主要还是精致的拿来利己主义者美团,看重了摩拜的活跃用户数。
到了2019年1月23日,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发布内部信,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团APP。他称,美团APP和摩拜APP当时暂均支持扫码骑车,但未来摩拜单车品牌将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将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这是把摩拜给去品牌化了。不久后,用户现在只能打开美团APP,点击右上角“+”,选择“扫一扫”或者“骑单车”,才可以使用摩拜单车服务。
而2018年美团发布的财报中显示,美团在去年4月4日收购摩拜时共花费155.64亿元,其中摩拜的商标名就价值16个亿。为什么美团能忍痛不要摩拜品牌?如果要复盘,明眼人可以看到美团主要还是奔着用户数和活跃度去的。在过去的2019年很长一段时间,用户在原来的摩拜APP上扫完码,还是会让你跳转到美团APP重新扫码。也就是说,摩拜作为共享单车的顶级品牌,被去品牌化的过程中,结果沦为了为美团贡献活跃用户的路径。可以说,美团现在活跃用户数,除了来自外卖、到店餐饮、酒店等业务,也有着摩拜单车用户的重要贡献。
冰火两重天:哈啰的增长与摩拜的没落
国内共享单车企业经过这几年的厮杀,基本只剩下哈啰单车、摩拜、ofo和青桔单车,其中最出名的要算哈啰单车、摩拜和ofo这3家。如果说共享单车能赚钱,大家一定会觉得是哈啰单车。
在ofo资金链断裂和摩拜被收购后的没落背景下,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李开逐近日却表示,哈啰单车2019年已经进入360个城市,在行业有50%以上的占有率。目前共享单车市场份额最大的也是哈啰单车。而摩拜已经被美团单车取代,加上原来红色系的摩拜损耗、折旧,黄色的美团单车在2020年会淹没摩拜,这与哈啰的增长确实形成了冰火两重天。
好端端的一个共享单车品牌就没了,这不免让多年的品牌建设功亏一篑,想必很多曾经喜爱摩拜的用户都唏嘘长叹,可能还对美团心生厌恶。相比之下,哈啰在阿里系的强大资源包括资金赋能下,不仅完成了共享单车的“农村包围城市”,而且还发展了顺风车等网约车共享业务。
哈啰一方面品牌更强大效应更扩大,另一方面在共享单车业务基础上衍生出顺风车共享业务。侧面证明阿里的兼容并包和生态体系能力。反观摩拜在美团内部的磨灭,有一种高下立见的感觉。
同样是并入效果却不同:摩拜归零,饿了么+口碑>2
摩拜并入美团,时至今日,被磨灭到逐渐归零。
然而市面上的故事结局,并不是总这样。同样是并入,饿了么和口碑,情况就很不同。根据公开数据,饿了么口碑从2018年合并成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后,一年时间就新增了近1亿用户。
Analysys易观发布《中国餐饮商超数字化实践洞察2020》显示,2019全年互联网餐饮外卖交易规模超7274亿元。三四线城市中小商户接入饿了么口碑数字化服务数量翻了一倍。此外,商超便利品质商户以及生鲜外卖品质商户上线饿了么数量同比也保持130%以上增速。数据证明,饿了么与口碑的合并,都超出原本各自的业务效应,起到了1+1>2的实际效果。
效果还在加强。2020年初,有媒体报道,阿里内部架构有所调整,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各项业务布局,将由集团在生态体系中牵头协同。而美团的玩法,好比笑傲江湖里的任我行,使用吸星大法,恨不得天下归一。阿里系是集齐龙珠召唤神龙,鼓励百花齐放。这同样体现了两家公司的格局基础与战略远见。
或许,2020年以后,世间再无摩拜,人们打开美团,不是订酒店或者叫外卖,只是骑个黄色的不是ofo单车的单车。其实当年摩拜这张牌如果交到滴滴手中,在ofo成为弃子后,应该是卡位共享单车场景入口的重要一环。但美团把摩拜抢过来,品牌不要,车也不要,多了近50亿美元的亏损,只是粗暴的获取活跃用户数,还不一定能产生其他消费行为。不得不说,多好的一张牌,被美团玩砸了。
>>本文地址: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