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媒体 >

蔡英文靠它赢得选举?——台湾大选不可忽视的网络新媒体因素

  • 2020-01-15 12:48:23
  • 阅读(181)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新媒体成为台湾社会运用程度极高的媒介之一,岛内民主政治生态也进入全新时期。目前台湾有1900万Facebook用户,830万Instagram用户。新媒体的普及使民众对选举的参与度空前提升。今年台湾大选,网络新媒体深度介入选举,成为影响台湾大选的重要因素。蔡英文阵营将新媒体视为组织动员、宣传造势的重要工具和平台。那么,我们来看看蔡英文团队究竟是如何利用新媒体力量进行辅选拉票,最终赢得大选的。

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舆情操控

随着台湾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善用网络的青年世代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使社会普通个体皆有机会直接发表观点,青年群体参与政治的热情迅速攀升,对社会舆论走向的影响面越来越大。蔡英文团队正是利用了台湾青年群体易受网络等新媒体舆论引导的特点围绕岛内重要议题,加强舆情操作和攻防,营造利己舆论氛围。

一方面,围绕焦点议题强化宣传引导。绿营“立委”参选人、名嘴等频繁通过各类平面媒体、网络社群等,发起“反渗透法”相关议题的讨论,以守护“台湾主权”和自由民主为该法案辩解,企图刺激青年选民的“反中”“仇中”情绪。针对国民党近日持续追打“杨蕙如案”可能影响年轻人对民进党的支持度,蔡英文阵营紧急止损,极力撤清与杨蕙如的关系,同时利用其他突发事件转移舆论关注焦点。另一方面,强化互动拉近关系。

蔡英文积极与“网红”青年互动,包括与视频博主“波特王”合拍《英文英文》影片讲解有关选举的词汇,与“YouTuber钟明轩”合拍《总统我来了!!》影片,分享28名拍客拍摄的催票影片,并与艺人“鸡排妹”(郑家纯)、电商名人486先生(陈延昶)、“网红”呱吉(台北市议员邱威杰)等合拍宣传视频,吸引青年群体关注。蔡英文竞选总部还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多部与青年相关的竞选影片,包括邀请6名“海归青年”拍摄的《二次返乡》,鼓励返乡投票的系列影片《2020我会回家投票,那你呢?》等。

此外,蔡英文团队还利用行政资源组建“网军”。去年,台湾“农委会”就遭爆料编列1450万预算雇佣4名小编,被民众质疑是“养网军”,从此“1450”也成为民进党“网军”的代名词。同样是去年被爆出的“卡神”杨蕙如案显示, 杨蕙如网络IP地址长期挂在民进党“立委”办公室,旗下的易使公司曾标得上亿元的台当局及台北市政府项目,以官方资源间接豢养“网军”。民进党还利用“网军”长期监看Facebook、PTT网络论坛等社交媒体,利用人头账号发大量文章挺蔡,营造声势。

打造自身网络形象,抹黑打击对手

近年来,蔡英文投入大量资源经菅社交媒体,利用网络新媒体塑造对抗大陆的“辣台妹”形象在Facebook、Instagram等发表对大陆态度强硬的“呛辣”贴文,向青年人传递所谓的“亡国感”。今年以来,蔡英文团队大力拓展四大社交平台,要求“小英之友会”等基层组织成员添加其的社交账号。蔡英文还与网红互动并合拍影片吸粉,每名“网红”都有百万粉丝。2019年,蔡英文Facebook粉丝数量增长40多万,Line好友量也从10万增长至65万,超越韩国瑜位居第一。蔡英文还利用视频直播等形式吸引年轻族群,在其Facebook上公布与台“行政院长”苏贞昌开会、吃卤肉饭的视频,浏览量超过30万次;推出“小英去哪儿”系列直播,点击量达60万次,内容包括她去西门町逛街吃饭等日常生活内容;同时蔡英文还非常注重拓展Line, 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她号召台湾民众“要跨出同温层”,并号召大家加她的Line,结果短短两天其粉丝量就冲破20万人。

与此同时,蔡英文团队不忘利用网络水军打击、抹黑对手。自韩国瑜宣布参选后,蔡英文团队就攻击其为“草包”、“落跑市长”,并一手炒作了诸如“买豪宅”“夫人干政”“卖台”等议题,并不断攻击韩家人和“韩粉”,铺天盖地的“黑韩”风潮让“讨厌韩国瑜”成为网络上的“政治正确”。

被新媒体带跑偏的大选

网络新媒体在宣传造势、辐射传统媒体、基层动员及募款能力等方面的效果远远超过传统选举动员方式。在过去的选举造势活动中,网络新媒体般只发挥“侧翼”作用,但现如今已成为台湾各方政治势力大肆抢夺地盘的重要媒介。目前台湾有81%的民众使用网络社交媒体,其中99%有Facebook账号,90%有Line账号,38%有 Instagram账号,使用者呈现向高龄层扩散的趋势。未来,台湾政治人物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动员将成为风潮,从而改变了过去选举自上而下的传统动员方式,促使中下层民众自下而上冲击传统“精英政治”。

新媒体打乱传统选举政治版图的同时,也改变台湾选举文化。在2020大选中,民进党倾注大量资源通过在网络新媒体上散布谣言、爆料抹黑、制造网络事件等方式大肆攻击对手,同时也使輿论聚焦于低层次的话題,很少看到理性的政策讨论。同时,由于网络新媒体自身的特点,使用者可采取匿名的方式,肆无忌惮地相互抹黑,无须像传统媒体一样承担相应责任,这也就大大加深了岛内选举的娱乐化和庸俗化,逐步改变了过去精英主导的政治生态。有媒体评论,对公共政策与民众福祉的讨论本该成为选举活动的主轴,但是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台湾选举背离了这一主旨,利用新媒体大肆炒作、恶意攻击成为选举文化的主流。


>>本文地址: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