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红 >

网红食品缘何频频“出事”

  • 2020-01-20 14:26:34
  • 阅读(197)

近日,南昌大学设计院第一设计所的多名员工因食用江西卡拉多食品公司制售的网红“爆浆松松”面包后出现高烧、腹泻等疑似食品中毒现象。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0月27日对此公布最新调查进展:已送医50例,责令涉事门店停业。

实际上,这不是网红食品第一次“出事”。

违法添加非食品原料、“三无”产品摇身一变成“爆款”食品;所谓的“代购”进口食品,可能只是一个虚假包装……消费者则面临投诉维权难等问题。

网红食品问题频频曝光

上市3个月销量破千万,迅速爆红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今年夏天,一款双黄蛋雪糕成为网红。然而,浙江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今年6月公布,这款双黄蛋雪糕因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两项指标检测不合格而登上“黑榜”。

同样在抖音、微博上走红的还有一款灯泡棒棒糖。在电商平台上,这款灯泡棒棒糖号称按照电灯泡1:1 比例制作。这遭到网友“翟先生”的质疑,自己将灯泡糖塞进嘴,花了45分钟左右才使劲拔出来。

但在电商平台上,记者发现一些售卖灯泡糖的商家并没有安全提示;有的甚至在食品包装的食用方法上,直接“搞怪”式地写着“整只灯泡塞入嘴中”。也有网友反映,“就是劣质的糖果,在水里化开之后还有杂质。”

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食品类投诉9118件,同比上涨25.8%。其中,在热点类投诉中,网红食品问题频频被曝光。从司法审判来看,以北京互联网法院为例,截至今年6月21日,该院受理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和互联网购物产品责任纠纷案件两类案由中,涉网售食品类案件占比高达73%。

“爆款”背后当心“网坑”

“网红食品走红,与KOL(关键意见领袖)主播强力带货有着直接关系。”杭州市律师协会互联网信息专委会主任吴旭华对记者表示,“之前民众相信广告,而在互联网时代,KOL和主播成了年轻人追逐和崇拜的对象,因此也带红了网红食品。”

吴旭华分析称,一些商家迫切想要提高销售量,出现了虚假宣传和刷单刷量等行为。同时,KOL和主播网红带货心切,对外宣传产品过程中添油加醋,偏离了商品本身的质量属性和正常用途。加之一些平台对网红KPI考核指标高,一定程度上迫使其做出上述行为。


>>本文地址: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