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淘宝 >

这样的“淘宝店”,你逛过吗?

  • 2020-01-16 09:59:40
  • 阅读(220)

当铺,又称典当行,多年来,被人们认为是个不光彩的行当。新中国成立后,当铺一度销声匿迹,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重新开业。

据北京日报1992年11月21日2版《北京重开典当行》报道,消失40余载的典当行在京城又挂招牌。位于西单北大街92号的本市首家典当行——金保典当行开始试营业。这家典当行以提供抵押融资的形式,面向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个人进行金融服务,通过物品抵押取得典当金借款的方式,来解决企业或个人短期的资金需求。

同年12月1日,这家典当行正式开业。大理石柜台、玻璃隔板……屋内陈设就像普通的储蓄所。宋先生是京城当铺正式开业第一天的第一位顾客。他拿去当的是一件湘狸皮大衣。“四五年前买的,七八百块钱呢,可一直没穿,闲搁着。如今急等钱用,我想还不如先当了它。”十几分钟后,他拿到了320元典当金,满意地离开了。当然,也有小插曲,有两名顾客前去典当铅做的“银元宝”和铜做的“金戒指”。

那一天,无论是久违了当铺招牌的老人,还是不知当铺为何物的孩童,路过这新开张的典当行时,总不免抬头看一看那高悬的红色灯箱上一个大大的“当”字。一天下来,金保典当行成交了13笔业务,当款金额4900余元;洽谈未成者11笔,接待咨询逾百人次。(1992年12月3日《北京日报》1版,《当铺开业首日》)

此后,金保典当行被人们誉为“京城第一当”。

进入新世纪,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典当行管理办法》,只要是有价值的实物,如黄金饰品、古董、房产、汽车等都可以典当。随后,本市典当行业迅速发展,到2002年时,全市典当行已达22家。(2002年8月27日《北京日报》6版,《典当行不再一本万利》)

那个时候,传统的金银首饰已退居业务二线,而住房、汽车消费的热浪大有业务前景。只要彻底拥有产权,相关证照齐全,并且缴清了银行贷款,客户就可以办理汽车、住房的典当。当期按月计息,月利0.5%,典当行每月按当金的4.5%收取综合费用。正因为如此,在各家典当行的业务中,一多半儿的典当物是汽车和房屋。(2003年2月28日《北京日报》6版,《百姓创业 借钱的地儿多了》)

如今,北京的典当行已达200多家。越来越多的人改变陈旧观念,开始光顾典当行。典当行成了人们心中的“保险柜”和“淘宝店”。

北京日报2006年7月11日7版《大学生典当行里存“细软”》记载,一些外地大学生在放暑假前会把不好携带的电子产品送到典当行,开学后再赎回去,花不了多少“保管费”。这些大学生不像其他顾客是因急需用钱才找到这里,所以没人选择“死当”,都是选择一两个月的当期。而且,由于打定主意是要赎回去,他们自己要的价钱通常比典当行给出的评估价要低很多。比如有位大学生典当的电脑原本价值几千元,他只是以100元的价格典当,按照典当行4.7%的利息,一个月后,除了还上100元钱,他只需要另外付出4.7元的利息费,电脑就可以“完璧归赵”了。

由于积存了大量过期未赎的当物,越来越多的典当行做起了绝当品销售的生意,典当行也成了许多消费者“淘宝”的去处。在一家典当行,展柜出售的商品全部为绝当品,包括名表、钢笔和珠宝玉器等等,均为世界名牌,全部标注着价码。其中,有的是包装精美的原单货,有的则是八成新的裸货。与这类商品在百货商店的销售价格相比,绝当品的售价至少低个两成左右,最多可低到五成。(2011年3月24日《北京日报》11版,《典当行变身奢侈品折扣店》)

作为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种,典当行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元了。


>>本文地址: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