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络 >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实质及其教育路径

  • 2020-01-17 15:09:07
  • 阅读(199)

网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存在形态。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因网络的出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而言,他们本身就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网络之于他们的生活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种看似“自然而然”的网络生活,在提升人们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便利性的同时,其本身也包含着诸多“陷阱”。其中,青少年对所谓网络虚拟世界的沉迷可能是一个让教师和家长十分头疼的现实问题。

  表面上看,青少年的网络沉迷,主要表现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网络本身的高度迷恋,进而拒绝与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相对话。因此,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干预,主要是时间上的控制和空间上的隔断。这样一种干预方式也许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一些效果,但是,从根本上而言,由于这种干预并未准确触及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实质,因而更多的是一种表面上的治标不治本。实际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网络沉迷问题,首先必须要搞清楚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青少年所谓的网络沉迷,到底迷的是什么?只有将青少年网络沉迷的黑箱充分曝光,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寻找到帮助青少年走出网络沉迷的现实道路。

  一、青少年网络沉迷到底“迷”什么

  我们经常说现在很多青少年网络沉迷,评判的重要依据就是他们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但问题是,对于某件事情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其网络沉迷的实质。这就好像一个人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在工作上,但这并不等于说这个人就一定沉迷于其工作。实际上,人们花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长短,只是表明其有可能沉迷于该事情。真正的沉迷,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所沉迷的对象对于个体而言所具有的至关重要性。也就是说,个体所沉迷的对象,一定是对个体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正是这种价值和意义的吸引,使得广大青少年愿意牺牲其他一切的时间、关系而心甘情愿地投入到对这种价值和意义的追求中。因此,对于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判断,关键就看网络之于青少年而言具有何种价值和意义。

  网络对于当代青少年而言,其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价值和意义,可能更多的与以下几点高度相关。

  1.网络是当代青少年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

  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课题。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凸显的重要时期。处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迫切需要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问题。可以说,青少年的成长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的旅程。而自我的发现与确证,并不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自我的发现与确证需要一个对象化的实践平台才能得以完成。而网络,恰恰在最大程度上为青少年的这种自我确证和同一性的满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青少年可以脱离现实的种种束缚,随心所欲地进行各种各样的角色扮演,并在扮演中获得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的成就感。这就是为什么广大青少年学生如此热衷于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的深层原因。

  2.网络是青少年获得成就感的一种替代性满足

  现实生活总是不完满的,而网络的虚拟性往往可以给人一种完满人生的想象。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各种在现实中很难实现的梦想。比如,各种风靡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极大地成全了他们成为英雄的梦想。在网络游戏中,青少年可以通过想象性的角色扮演,化身为可以上天入地、扶危济困的英雄人物。而网络中各种个人空间的出现,也成为青少年学习之外另一个展示自我个性和才能的重要舞台。特别是对于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功体验的青少年而言,网络更是他们实现个人价值、获得肯定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网络是那些在现实中经常失败的学生获得力量和信心的重要场所。

  3.网络是当代青少年获取信息资本,增强其存在合法性的重要筹码

  长期以来,青少年都被当成一种不成熟的社会存在而被成人名正言顺地排除在成人社会之外。而青少年这种不成熟社会存在身份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成人与青少年之间巨大的信息鸿沟。在传统社会,成人凭借着对各种信息的垄断,可以轻而易举地在青少年面前扮演真理化身的角色。但是,在网络社会,信息由于网络的普及而变得更易获取,成人对信息的垄断被打破。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时代,成人已经不再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各种依靠现代网络而出现的新兴媒体,成了当代青少年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相比于当代青少年而言,成人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处于一种明显的劣势地位。这就使得在网络时代成人与青少年在信息的获取速度和数量方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倒转。由于掌握了技术的优势,青少年正凭借着对各种信息的及时掌握,不断动摇成人的合法性权威。可以说,网络的出现,第一次颠倒了代际之间的信息鸿沟,青少年也凭借着其对信息的充分掌握,获得了挑战成人权威,宣示自我存在价值的合法性基础。

  此外,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较强,网络能提供平台让他们了解很多东西。网络是各种信息的集散地,这些信息相对于学校教学生活的单调而言,对学生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各种新的信息和知识,这对于求知欲强、喜欢突破和创新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4.网络是学生扩大交往,丰富其关系性存在的重要渠道

  人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说,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作为前提,个体的人是很难找到自我存在的现实坐标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的剥夺就意味着个体精神自我的萎缩。当代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少玩伴。在现代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学生在校内的同伴交流质量不断下降。另外,现在很多家庭的父母都疲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和孩子进行较深层次的精神交流,而且家长和教师更为看重的往往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孩子的内心是很孤独的,他们迫切需要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而这种情况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玩伴、缺少关爱的学生来说,显得更加严重。在网络世界中,由于隐匿了现实种种因素的束缚,学生可以以一种伪装的身份和姿态与他人进行无顾忌的交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在现实中有些木讷的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夸夸其谈,游刃有余。另外,由于网络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广延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与尽可能多的网友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一点在手机上网日益普及的情况下显得更加容易。可以说,学生通过网络聊天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精神沟通的需要。

  5.网络可以帮助青少年合理宣泄负面情绪,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自我解脱

  表面上看,当代学生生活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时代,衣食无忧,应该是最幸福的一代。但是,如果我们从精神生活的质量来看,似乎社会的整体精神财富并没有像物质财富那样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相反,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物质财富的丰富与精神财富的贫乏之间的矛盾。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在价值追求和精神生活方面所产生的困惑、遇到的困难或许比他们的父辈更多,更难以抉择。同时,当代学生面临的学习竞争压力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学生。在这种压力难以排遣的现代生活中,网络的出现无疑给当代学生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路。在网络上,由于真实身份的隐匿以及网络社会的相对自由,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发泄的各种不满、郁闷与无聊。


>>本文地址: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